陈菊岭安排桂莲去厨房带一些馒头给文英带着,并且劝慰文英长嫂如母,她也一定要活着。这是1934年11月,红军携带着众多辎重,行军速度迟缓。蒋介石迅速调集中央军、湘军、桂军,总计约30万兵力,妄图将红军全歼于湘江东岸。红军主力为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被迫在全州至兴安一带与敌军展开一场惨烈激战。红五军团作为后卫部队,在全州脚山铺一带拼死阻击追兵。战士们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猛烈攻击,伤亡极其惨重,鲜血染红了那片土地,可他们依旧坚守阵地,毫不退缩。同一时期,红一军团林彪所部奉命防守觉山铺。由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和博古指挥失误,红军未能及时抢占全州这一战略要地,只能在不利地形仓促应战。林彪看着混乱的局势,眉头紧锁,心中对李德的错误决策愤怒不已,但还是严令2师4团团长易荡平死守觉山铺阵地。
彭德怀接到中革军委的紧急命令,要求他立即分兵执行阻击任务。命令要求在红三军团原有部署基础上,留下第六师继续坚守现有阵地,同时率领第五师火速赶往新圩、第四师急行军至界首布防。彭德怀深知李德指挥能力欠佳,对此深恶痛绝,但为了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江,他眼神坚定,毅然坚决执行了这道命令。此时,毛泽东带领着辎重队伍艰难前行。他亲自为受伤的士兵用药治疗,又背着伤员负重前行,每一步都走得无比沉重。聂荣臻匆匆赶来,带来了脚山敌人增援两个师的消息。紧接着,蒋介石派出所有轰炸机,对红军所在区域进行大面积轰炸。一时间,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毛泽东迅速冷静下来,眼神中透露出坚毅,紧急部署应对之策。朱德和周恩来心急如焚地找到李德等人说明情况,然而李德却依旧固执己见,坚持错误的战略。毛泽东看到李德在这种危急时刻竟还有闲情逸致喝咖啡,心中的怒火瞬间燃烧起来。他深知李德根本不懂中国的战术,当务之急应立刻转兵,沿潇水西岸北上,争取在湘中站稳脚跟,继续创建根据地。但李德完全不听毛泽东的方案,甚至以辞职作为威胁。毛泽东无奈之下想要向共产国际报告情况,可周恩来满脸无奈地表示,他们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而王明完全支持李德的意见。毛泽东深感无力,他提出卸下辎重,认为早一分钟过湘江就能少牺牲各大军团的战士。可这一建议被无情否决,博古坚定地拥护李德的态度。毛泽东只能长叹一声,叮嘱周恩来他们少走大路,以免落入蒋介石的圈套。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湘江战役进入最危急的阶段。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接到抢占界首渡口的命令后,立即指挥部队向东急行军。他特别命令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和政委杨成武率领这支精锐部队轻装前进,要求他们抢在湘军刘建绪部之前占领界首渡口西岸。耿飚和杨成武带领部队连夜急行军60余里,终于在11月28日凌晨先敌一步抵达界首。他们迅速组织战士们在渡口西岸构筑防御工事,为后续大部队渡江争取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林彪亲自率领红一军团主力,于觉山铺一带紧急构筑起第二道防线,与紧追不舍的湘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这场阻击战一打便是三天三夜,红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毫不退缩。然而,面对装备精良的湘军,伤亡人数持续攀升。激战中,林有家不幸壮烈牺牲,林彪凝视其遗体,悲痛难抑,亲手为他整理军容、戴正军帽。就在红一军团苦苦支撑之际,红三军团发来紧急电报,报告其十八团在枫树脚阵地即将失守。李德在慌乱中再次作出错误决定,命令正在执行其他任务的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立即率部前往增援。这一仓促调令彻底打乱了原有部署,导致三十四师在驰援途中陷入敌军重围。毛泽东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更糟糕的是,此时又传来红八军团在行军途中与大部队失散的消息,这支由新兵为主的部队在混乱中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