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心中惦记着朱德的老寒腿,不顾自己身体虚弱,将狗皮褥子留给了朱德,朱德又要坚持将褥子送回去,但康克清劝说朱德留下,毛润之也一定不会愿意看见他送回去,而是希望再见的时候,朱德不要是瘸着腿,朱德感慨自己比不上毛润之的胸怀,无论如何他也不能看着别人那么欺负润之。朱德对博古、李德的指挥满心愤怒,眉头紧锁,在屋内来回踱步,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康克清看在眼里,走上前去,轻轻拉住朱德的胳膊,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劝慰。在康克清的安抚下,朱德的情绪逐渐平复,眼神也坚定起来,决心要坐镇军中,好好革命。隔天,朱德和毛泽东一同前往红军医院探望陈毅。三人重逢,陈毅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看着眼前的战友,心中虽有一丝被“丢下”的抱怨,但更多的是重逢的喜悦。傅连暲看着陈毅,微笑着告诉他,之前毛泽东得知他受伤,心急如焚,还特意为他新写了一首诗。众人围坐在一起,回忆着当初在闽西的点点滴滴,眼神中满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气氛温馨而又带着一丝离别的惆怅。
出发前夕,一则消息让周恩来心急难安,毛泽东患病且药物极度短缺。他心急如焚,顾不上自身疲惫,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在多方打听、费尽周折后,终于寻得了当时极为稀缺的金鸡纳霜,还精心准备了一件厚实的大衣。随后,周恩来郑重地将物资委托给贺子珍,让她转交给毛泽东。贺子珍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眼中满是感激与感动。当毛泽东收到这些物资时,心中瞬间涌起一股暖流。他既为战友的关怀而动容,又因贺子珍的处境而担忧。他深情地望着贺子珍微微隆起的腹部,想到她已怀有身孕,且此前多次负伤,眼神里满是忧虑。他态度坚决,要求贺子珍跟随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所在的主力部队行动,以确保她的安全。彼时,瞿秋白身体羸弱,难随主力长征,只能留于苏区坚持斗争。毛泽东得知后,特意前来。他脚步轻缓地踏入房间,在瞿秋白对面稳稳坐下,二人神情严肃,令屋内气氛略显压抑。瞿秋白微微坐直身子,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前方,那沉稳的神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决心。毛泽东看着他,眼中满是鼓励与信任,微微点头,那眼神中传递出的力量,似在给予瞿秋白无尽的支持。之后,毛泽东与徐特立碰面。瞧见徐特立年迈体弱之态,毛泽东心底泛起涟漪。他忆起周恩来给自己的备用药品,稍作思索,便将药品递到徐特立手中,又轻轻帮他整理好,目光里满是关切,似在无声叮嘱要保重身体。与此同时,周恩来与红八军团政委罗荣桓会面。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物资奇缺,周恩来神色凝重,眉头拧成疙瘩,他缓缓摊开双手,以动作向罗荣桓展现困境。罗荣桓目光坚毅,脊背挺得笔直,以挺拔身姿彰显出即便环境艰苦,红八军团也定会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出发前夜,毛泽东把弟弟毛泽民叫到身边,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嘱托,叮嘱他务必做好苏区留守部队的筹粮筹款工作。接着,他又叫来毛泽覃,认真嘱咐他要保护好苏区群众,坚持游击战争,等待革命形势好转。毛泽覃眼神坚定,承诺会战斗到底。这时,林有家找到毛泽覃,两人紧紧相拥,互道珍重。反观湘军将领刘建绪,奉何键之命接管全州防务。他坐在桌前,手中拿着地图,眼神中透露出狡黠。经过一番思索,他作出了一个影响战局的关键决定:故意延缓部队推进速度,为红军让开一条生路。作为何键的心腹将领,他深知地方军阀的生存之道,既要在表面上应付蒋介石“围剿”红军的严令,又不愿湘军主力在与红军的硬拼中损耗实力。接防全州后,他并未立即构筑坚固防线,而是采取“追而不击”的策略,做出追击姿态向蒋介石交差,同时避免与红军正面血战。陈菊岭眼神坚定,拒绝了随大部队转移的安排,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留下来保护好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点,确保未来仍能传递情报、支援革命。赖文英站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决绝,她表明自己这次已经做好要牺牲的准备。陈菊岭心中一阵酸涩,强忍着悲伤,走上前去,紧紧握住赖文英的手,告诉她务必要完成任务再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