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来找卢德铭时,他正伏于案前,专注地书写着家书。毛泽东望着这一幕,思绪不由飘远,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亲人,心中顿时百感交集,万千滋味涌上心头。此次交谈,二人推心置腹,卢德铭对毛泽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毛泽东也真诚地劝卢德铭,待攻打长沙的战事结束后,务必找机会回家探望父母以及未婚妻,毕竟亲情难舍,牵挂难断。秋收起义发动在即,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兵力捉襟见肘,扩充武装力量成了当务之急。此时,原属贵州军阀王天培部的溃兵邱国轩团,带着千余人流窜至湘赣边界。他们因缺乏补给,走投无路之下表示愿意接受改编。然而,何长工对邱国轩的为人十分了解,认为其品行败坏,坚决拒绝收编。可余洒度却觉得当下急需壮大力量,主张给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由于余洒度先斩后奏,已然将邱国轩安排到了三团,卢德铭得知后十分恼怒。但事已至此,毛泽东也只好无奈地默认了这一安排。正当众人紧锣密鼓地主持部署 9 月 9 日暴动、14 日攻取长沙的计划时,陈树湘从南昌起义的队伍中赶来,与毛泽东顺利汇合。他不仅带来了长沙铁道情报,还提供了关于长沙周边铁道的相关信息。大家充分利用这些有限资源,齐心协力制造炸弹,并仔细确认铁道周边的引爆具体位置。另一边,卢德铭责令余洒度写检查书。因两人曾是同窗,又一同出生入死,卢德铭对余洒度了解颇深,对其高傲自大的行为极为不满。余洒度回想起过往种种,心中不禁动容,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同时,他也向卢德铭说明了收编邱国轩的真正原因,卢德铭见其态度诚恳,便不再深究,只是叮嘱他以后别再针对毛泽东等人。随后,毛泽东来到制造炸弹的地方,综合了各个团给出的建议后,交给卢德铭一同商定落实。卢德铭凭借丰富的经验,给出了更为合理的看法。余洒度则告诉毛泽东,自己正在写检查。毛泽东却认为检查不过是一种形式,他相信余洒度定能率领好三个团,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定能共同对敌。与此同时,周恩来带着贺龙、郭沫若等人庄严入党,在党旗下郑重宣誓。宣誓结束后,周恩来提到贺龙全家都是坚定的革命者,就连他年仅十五岁的弟弟都惨遭反动派杀害。贺龙目光坚定地表示,自己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立下誓言,无论多么危险,哪怕刀架在脖颈子上,也要坚定不移地站在劳苦大众的一边,永远走在革命的道路上,跟着共产党走到底。林家铺子里,邓子恢、张鼎丞等人在密切了解南昌起义部队的动向后,纷纷为起义军的到来做着各项细致准备。很快,起义部队进城,长汀群众夹道欢迎,热闹非凡。陈菊岭在队伍中看到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只能在队伍中向父母致意,眼神中满是坚定与自豪。战斗打响之前,毛泽东、卢德铭率领众人毅然摘掉国民党帽徽,义愤填膺地怒斥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肆意屠杀无辜群众和革命党人,致使国家陷入腥风血雨之中。他们振臂高呼,要团结工农,粉碎腐朽的国民政府,打下一片穷苦人当家作主的天地。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卢德铭率部如猛虎下山般攻打平江,何长工等人带领工人队伍气势如虹地攻打萍乡,毛泽东和陈树湘则率领三团的起义军勇猛地冲进了白沙镇。毛泽东在白沙镇与农会干部有条不紊地部署了秋收工作,陈树湘则敏锐地发现邱国轩私扣军饷,立刻向毛泽东如实汇报情况。此时,毛泽民匆匆赶来,为毛泽东带来了卢德铭的消息。毛泽东心中愧疚,想到弟弟辍学供自己读书,毛泽民却满脸自豪地表示,自己跟着毛泽东走上了革命道路,心中已然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