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这部电视剧播到第七集,所传递的价值观非常正直
电视剧《小日子》已经播出至第7集,其中最新的剧情展现了女主角的父母在上海为她购买了一套居住面积宽敞的房子的情节。我认为这段剧情对于社会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都市生活剧往往具有社会示范效应,而《小日子》在这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小日子》中,男女主角结婚后,女主角与公婆之间遭遇了不少矛盾冲突。然而,女主角始终选择以最有涵养的方式应对。最终,夫妻二人决定采取“假离婚”的策略,以减轻公婆方面的阻力。我相信这样的情节会引起许多观众的共鸣,特别是那些已经结婚的女性观众和身为父母且女儿已婚的中老年观众。
然而,共鸣并不等同于理解。如果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缺乏一定的涵养,他们可能只会停留在谩骂剧情中的公婆的阶段,甚至将这种情绪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公婆或女儿的公婆产生不满。这种情况下,问题的根源在于观众的审美水平未能与电视剧的艺术价值相匹配,而非电视剧本身的问题。
电视剧《小日子》并非旨在引导观众去发泄情绪,而是通过展示正确的角色行为来发挥社会进步的示范效应。在这部剧中,女主角的父母展现了较高的涵养水平。即使在面临剧情中的冲突时,他们也没有加剧矛盾,而是始终关注如何为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父母形象,正是我们这批中年观众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父母,为女儿提供坚实的后盾,而不是成为她们幸福的障碍。
事实上,有些父母的行为确实成为了女儿幸福的障碍。例如,在面对剧情中的类似情况时,有些父母的处理方式远不如《小日子》中女方父母的做法。至今仍有部分女方父母坚持认为,在女儿结婚前向男方索要彩礼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小日子》第7集中,两位母亲去婚介所的场景透露了一个信息:女主角并没有要求彩礼。这是一种尊重女儿、将女儿视为独立个体的正确做法。
此外,有多少父母愿意在女儿结婚时出资帮助她们购买房屋的首付款呢?至今仍有部分父母认为,女儿出嫁后就成为了别人家的人,自己没有义务在经济上支持她。这种观念与将女儿视为交易品的父母并无二致。相比之下,《小日子》中的女方父母主动提出出资帮助孩子们购房,展现了更为开明的态度。
作为曾经的青年人,我当然认同另一种观点:青年们结婚更多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攒钱购买房屋。但在当前房价高涨的背景下,双方父母共同支持青年购房也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当我步入中年之后,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是自己购房的,但对于孩子们的房屋,我们也愿意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然而,这种帮助有一个前提条件——我们的支持应该是默默的、不干涉子女自主决策的方式。
在《小日子》第7集的剧情中,女主角选择“假离婚”,她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真心疼爱女儿,因此在获得购房资格后,第一时间在上海为女儿购买了房子,并计划立即过户给她。作为中年观众,我深受触动,并决定以后也要效仿女主角父母的做法。
我们在女儿青少年时期总是愿意为她们提供最好的东西,将她们视为小公主般宠爱。然而,当女儿步入青壮年时代后,有些父母却认为她们已经成为了婆家的人,只关注她们在婆家的利益。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为了确保女儿不被生活所累,首要条件是她们自身的独立自强。但除此之外,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努力为她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如何资助女儿这个问题上,《小日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积极、正向的示范。正如之前所说,当代都市剧的社会示范效应是非常强大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的事情,通过都市剧的角色故事呈现后,观众们纷纷效仿。
过去,大家普遍认为男方准备婚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随着《小日子》等电视剧的播出,人们逐渐认识到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房也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当然,前提是男女双方都保持独立自强的态度,不依赖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我见证了许多类似的例子:有儿有女的人平等对待子女,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会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支持和帮助。作为父母,我们将女儿和儿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理所当然的。